在地下车库、立体停车场或大型商业综合体中,汽车坡道口常作为车辆进出口、楼层连通的关键节点。为兼顾防火、保温、防尘及隔音等需求,管理方有时在坡道口增设卷帘(或称卷帘门、卷帘挡板)。与此同时,坡道口的通风通气(俗称“补风”或补充空气)对火灾烟气控制、室内空气品质与车辆废气排放的稀释排放极为重要。因此,在坡道口设置卷帘是否会影响补风,需要从通风原理、卷帘类型与配置、工程设计规范、安全风险与管理措施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分析。
一、基本概念与问题界定
卷帘的功能与类型
卷帘门的常见功能包括防火隔断、防烟、保温隔热、防尘、阻隔噪音及对车辆出入口的控制。按材质和属性可分为金属快速卷帘、钢质防火卷帘、带有透气孔或网状结构的通风卷帘、透明软帘等。
防火卷帘通常为实心、不透气的结构,旨在在火灾时形成竖向或横向隔离;而用于防虫、防尘或保温的卷帘可能设计有一定透气性或缝隙。
补风的内涵与重要性
“补风”在建筑通风工程中指新鲜空气的补入或通过特定口(如坡道口、通风口)与排风系统共同维持建筑内外空气交换、稀释污染物与烟气。
对于汽车坡道口,补风关系到:车辆尾气(CO、NOx、HC等)的稀释与排放达到合规;火灾时通过补风与排烟形成受控气流、避免烟气逆向进入疏散通道;维持人员与设施的热舒适与空气质量。
问题核心
卷帘设置是否会阻碍补风通道?是否改变通风系统的风压、风量分配与流场分布?在火灾工况下,卷帘行为(常闭、常开、联动)是否会影响机械排烟与自然通风策略的有效性?
二、卷帘对补风的影响机理分析
气流阻隔与风阻增加
实心或密闭型卷帘在闭合时会形成物理隔断,阻断通过坡道口的自然通风路径,导致内外空气交换受限。即便卷帘为金属材质,若无设置通气孔或缝隙,其阻力接近墙体,补风功能基本丧失。
卷帘部分开启或风缝较小的构造,会因为流通截面积减小引起风速增加、压损上升,从而改变原有通风系统的风量分配,可能导致其他进/排风口的风量偏差,影响总体通风效果。
风场重组与局部滞留
卷帘改变坡道口开口形态,会引起原有流场的再分配,产生涡流区或滞留区,导致尾气、烟气或热气体在某些区域滞留,从而降低局部空气质量与安全性。
在机械通风系统(如轴流风机、排烟风机)配合自然通风的建筑中,坡道口的开口变化会影响系统的回路平衡,使控制策略(如定压、定风量)难以维持既定工况。
防烟分区与火灾时联动影响
防火卷帘在火灾发生时通常闭合以阻隔火势与烟气传播,但此举如果没有与排烟补风系统联动,会导致被保护区域内的烟气无法有效排出,或外部烟气进入其他区域,影响疏散与灭火。
若卷帘设计为常闭或火灾时自动闭合,则在平时可能已经阻断了补风路径,需通过其他补风口提供新风或通过设计在卷帘上设置防烟阀等装置。
三、规范与工程实践中的要求
相关法规与标准
不同 或地区对地下车库、坡道口防火与通风有明确规范,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地下建筑相关标准等。这些规范通常要求火灾分区、防烟排烟系统与补风通道协同一致,强调防火卷帘的设置需满足不影响安全疏散和排烟通风的前提。
在很多规范中,防火卷帘的联动控制与通风系统必须通过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实现统一管理,防止在火灾工况下产生封闭导致烟气滞留的情况出现。
设计原则与工程实践
优先保证通风功能:在坡道口设置任何结构性闭合装置,应基于通风计算(风量、风压、流场模拟)来确定开度、孔隙率及联动控制策略。
采用可透气或可调节的卷帘:例如在需要日常通风的部位采用带通气孔、网状结构或底部/侧部留有较大缝隙的卷帘,既保留视觉、温度或防尘功能,又不会完全阻断补风。
防火卷帘与通风分区分离:在必须设置防火卷帘的场合,通过布置专门的补风口或在卷帘上设置带防火阀的通风通道,确保在非火灾与火灾工况下均有合理换气路径。
联动控制与自动化:将卷帘的开启/闭合与排烟风机、送风机、风阀、排风口联动控制,在火灾发生时依据策略(例如先启动排烟,再闭合部分卷帘或打开补风阀)协调运作,避免单一动作引发不利气流分布。
四、定量分析:何时影响严重、何时影响可忽略
影响严重的情形
卷帘为实心、密闭且常闭或多时间段闭合,且坡道口是主要补风口或与排烟系统直接连通:此时补风基本被阻断,室内污染物与烟气难以排出。
机械排烟依赖坡道口与开口形成的补风回路(即坡道口为主要补风口):卷帘改变开口后会直接影响排烟风量,可能导致排烟系统达不到设计性能。
火灾工况下卷帘自动闭合但未与排烟系统联动:会造成烟气在封闭空间内累积,危及人员疏散与灭火。
影响较小或可通过措施缓解的情形
卷帘设计为透气或带通风孔,或坡道口并非主要补风来源(有足够的其他补风口):卷帘对整体补风影响较小。
通过系统设计已考虑卷帘存在,设置了备用补风口、可调风阀及联动控制:即便卷帘闭合,也能保证补风与排烟功能。
采用智能控制,在不同运行状态进行风量补偿,保证烟控系统与通风换气的性能。
五、设计建议与可行性措施
为避免在坡道口设置卷帘而对补风产生不利影响,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设计与管理:
在设计阶段进行全流场仿真与风量核算
结合CFD(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与风量平衡计算,评估卷帘不同开度和形式对风场、烟控及尾气稀释的影响,选择更优 设计方案。
对火灾工况进行特殊仿真,验证卷帘联动策略下烟气迁移与疏散通道的烟浓、温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优选卷帘类型与开口特性
优先采用通气性较好的卷帘材质或在卷帘下部/侧部设置可控通风缝隙;在必须使用密闭防火卷帘时,预留防火通风阀或在卷帘上设置经认证的防火通风孔。
在坡道口底部保留一定的常开缝隙或设置自动调节的下摆门,以确保平时和紧急情况下的补风通道。
联动控制与策略设计
建立卷帘与排烟送风系统的消防联动:在火灾时根据传感器(烟感、温感)与策略顺序(例如先启排风、再开启补风口或部分卷帘)协调动作,避免单一动作导致不利气流。
为日常运营制定自动/半自动控制模式:例如高峰期或通风要求高时保持卷帘半开或开启通风阀,非高峰或安防需要时可关闭但同时开启替代补风口。
备用补风与分散补风策略
不将补风依赖于单一坡道开口,布置多处补风口并确保任何单点被阻断时系统仍能维持更低 换气要求。
在坡道内设置机械送风口与排风回路,使通风系统在卷帘闭合时仍能实现必要空气交换。
维护、检测与应急预案
定期检测卷帘开闭机构、联动控制装置、通风阀门与排烟风机,确保在关键工况下能按设计动作。
制定应急预案与演练,尤其是在火灾场景下对卷帘—排烟系统联动的演练,验证系统响应时间和实际烟控效果。
六、案例与经验教训(简要举例)
某地下车库在坡道处安装了全封闭防火卷帘,平时卷帘经常处于半闭状态以防尘,结果导致车辆尾气在坡道内滞留、室内CO浓度升高,最终通过增设侧面补风口和更换为带通风孔的卷帘得以改善。
另一工商业综合体在安装防火卷帘后,未能做好与排烟系统的联动,火灾初期卷帘自动关闭致使烟气在出入口附近聚集,延误了灭火及人员疏散。事后通过重新设计联动逻辑并增加排烟风量补偿解决了问题。



苏公网安备32058102002170号
客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