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询价微信咨询
在线定制
欢迎进入北京利达华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利达消防销售、施工安装、维修、调试

专业一站式消防解决方案提供商

4006-598-11918751140119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全国咨询热线18751140119

北京利达华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常熟市黄河路275号

联系电话:4006-598-119

公司邮箱:1334605518@qq.com

行业百科

重庆多层丙类企业货梯是否应设置消防前室——规范依据、风险分析与实施建议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1-04 11:35:42点击:59

信息摘要:

随着城市和工业建筑的复杂性增加,货梯作为多层丙类企业物流与生产的重要垂直运输设备,其安全设置成为隐患防控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从法规与规范依据出发,结合火灾风险特点、消防防护目标和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系统分析了多层丙类企业货梯是否应设置消防前室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技术与管理建议,旨在为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使用管理方及消防监督机构提供参考。

一、问题背景与界定

  1. 丙类企业与货梯的定义
    在我国消防分类中,丙类企业通常指具有一定危险性但火灾危险性相对中等或较低的企业,例如一般轻工、仓储、小型加工类企业等。货梯是用于运送货物(有时兼顾物料和设备)的电梯类型,常设置在生产车间、仓库或建筑立面,为企业提供垂直物流服务。

  2. “消防前室”的含义
    消防前室通常指设置在防火分区之间、通向安全出口或消防电梯/消防楼梯前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其功能包括:作为防烟、防火的缓冲区,防止火灾烟气外溢;为疏散人员和消防救援提供暂避或中转空间;保障动力或控制设备的安全布置(如电梯控制柜、消防联动设备等)。在电梯防火设计中,有时针对消防电梯设置前室或前室兼做消防电梯前室的要求。

  3. 讨论范围
    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为多层丙类企业设置的货梯(非公共客梯、非消防电梯)是否必须或宜当设置“消防前室”,以及在何种条件下设置、应满足哪些技术要求与管理措施。

二、相关法规与标准要求

  1. 现行法律法规与 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其实施细则):确立了消防安全责任、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与验收、消防设施维护等法律框架,但对具体电梯前室设置多以规范性文件与标准作具体规定。
    (2)《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备忘录》与各地消防技术规定:有些地区针对特定场景会提出电梯间与楼梯间的防火分隔、前室设置等要求。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最新版):该规范对电梯前室、前室的适用情形、尺寸、耐火等级、防烟和通风等做出明确条款。需要注意的是,GB 50016 对消防电梯及其前室有较为明确的要求,而对普通货梯的前室设置则多以防火分区和疏散安全目标为判断依据。
    (4)《自动扶梯和电梯使用维护保养规则》《电梯安全监察条例》等职业安全与维护标准也间接影响货梯的防火与运行保障。
    (5)地方标准与行业规范:某些地方或特殊行业对货梯与疏散通道、防火分隔等有更具体的补充规定。

  2. 标准性结论(总体倾向)
    从现行规范看,消防前室作为一种防烟、防火的空间控制措施,其设置具有明确法律与技术依据,但是否必须针对货梯统一设置前室,需结合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人员密度、疏散方式、货物种类(燃烧性、危险性)、与楼梯及其他疏散设施的布局等因素综合判定。换言之,规范并未一刀切地要求所有货梯都要设置消防前室,而是按功能定位、危险性和防火目标来决定。

三、从火灾风险与功能需求的分析

  1. 火灾风险特征
    (1)货物种类与火灾强度:丙类企业涉及的货物或原材料多样,从纸箱、纺织、塑料到小批化学品等,若存在可燃堆放、包装材料堆积或粉尘聚集,货梯井及周边区域的火灾蔓延风险会显著上升。
    (2)荷载与通风条件:货梯井为竖向竖井结构,若与建筑其他防火分区相连,易成为烟火竖向蔓延通道。
    (3)人员与疏散:虽然货梯主要用于物料运输,但在某些情形下人员可能误乘或依赖货梯进行垂直移动。货梯附近若无安全疏散设施,人员疏散风险增加。
    (4)电气与设备危险:电梯电控柜、牵引机房、照明线路等存在电气火源风险。

  2. 消防前室的防护功能
    (1)阻止烟火蔓延:作为防火分隔与缓冲空间,前室能减少烟气进入楼道或疏散通道,为人员疏散争取时间。
    (2)保护疏散与救援通道:前室可作为疏散人的短暂避难或转移场所,并为消防队员进入火场提供相对安全的中转区。
    (3)确保重要设备安全:通过设置专用前室并采取灭火、通风措施,可保护电梯控制设备或消防联动设备在火灾中保持可用。
    (4)实现系统联动:前室门、通风、排烟与电梯联动可参与消防控制系统,使电梯在火灾时处于规定状态(如返回层、禁用等)。

  3. 是否设置前室的工程与安全考量
    (1)建筑规模与层数:多层建筑(尤其5层以上或人员频繁活动的场所)若仅靠楼梯和常规防火分隔无法满足疏散时限,则应考虑设置前室以提高疏散安全性。
    (2)货梯类型与用途:专用于运输易燃易爆物品或大量可燃货物的货梯,其防火防烟要求更高,应优先考虑设置前室或至少采取等效的防烟、防火措施。
    (3)与疏散通道关系:货梯若直接开向公共走道或消防楼梯间,未设置前室可能破坏楼梯间的防烟功能,影响整栋建筑的疏散安全。
    (4)建筑耐火等级:低耐火等级建筑对外部防护依赖性更强,可能需要通过设置前室等局部强化防护措施来补强。
    (5)投入与施工可行性:实际工程中,受建筑空间、成本和改造难度限制,应评估设置前室的技术可行性和性价比,并考虑替代措施(如增强门窗耐火等级、安装自动灭火系统、强化分区隔断与自动排烟)。

四、典型情形的判断建议
以下按常见工程情形给出是否建议设置消防前室的判断原则(以安全优先、符合规范为指导):

建议必须设置消防前室的情形

  • 货梯为主要通往生产或仓储层的垂直通道,其井道或出入口直接连通主要疏散走道或楼梯间,从而可能影响楼梯间的防烟效果。

  • 货梯运输大量可燃物、包装材料或危险化学品(按化学品类别和用量评估火灾危险性较高)。

  • 建筑为人员密集场所、层数较多且疏散距离大,前室作为防烟与疏散缓冲区属于必要措施。

  • 地方或行业规范明确要求设置的情形。

可根据风险评估决定的情形

  • 货梯位于具有独立外开门的货物分区,且货物火灾危险性中等,建筑采用完善的分区与自动灭火系统。可通过风险评估决定是否可采用等效保护措施(如防火门、独立排烟系统、自动喷水)。

  • 货梯为小型仓储或车间内的物料升降机,使用频率高但货物可燃性低,且附近有完善的疏散楼梯和防火分隔。可以考虑不设置专门前室,但需强化门窗耐火和通风排烟设计。

一般不必设置前室但需采取替代措施的情形

  • 单层或低层建筑(如厂房、仓库)且货梯仅用于短距离垂直运输,建筑整体防火分隔清晰、灭火设施完备、人员密度低;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可不设置前室,但应保证货梯井与其他空间之间的耐火分隔、安装防火门及必要的排烟设施。

  • 货梯设置在外部货运井道且与主建筑防火分区独立、开闭设施可靠、自动灭火系统覆盖充分,可视情况不设前室。

五、技术要求与设计要点(若决定设置前室或替代措施)

前室的耐火等级与防烟要求

  • 前室建筑围护结构应满足规范规定的耐火等级,门窗、门缝和穿墙孔洞需采取相应的防火封堵措施。

  • 前室与楼梯间、疏散走道之间应设置常闭防火门,并应配备自动关闭装置和必要的联动控制。

  • 前室应设置机械排烟或自然通风设施,且排烟设施应满足火灾时保持净空与排烟效率的技术要求。

与电梯消防联动的设计

  • 前室门与电梯控制系统应实现联动:在火灾情况下,能自动将货梯切换为规定状态(如回层并关闭,不允许运输),并对相关电控设备实施断电保护或消防专用电源供电。

  • 若货梯井或机房位于前室附近,应设置隔离措施,保证机房及电控设备在火灾时不被烟火侵袭或能够安全关断。

人员疏散与避难功能

  • 前室尺寸应能满足短时内人员避难与疏散疏导的需要(尤其在货梯周边常有工作人员时),并设置清晰的疏散指示标志与照明。

  • 若前室被设计为兼作避难层或避难平台,其通风换气、防火分隔及疏散出口数量需满足规范要求。

自动灭火与检测设施

  • 前室及货梯井应纳入建筑的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或其它合适灭火系统)和探测器布置范围,提高在初期火灾被迅速发现与抑制的能力。

  • 对易燃堆放区域,建议结合喷淋、气体灭火或局部灭火装置等主动防护措施。

维护与日常管理

  • 前室与前室门应保持经常性检查,确保门禁、自动关闭装置、密封性能和排烟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 对货梯的使用进行管理,禁止人员在火灾条件下使用货梯疏散;在企业内部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和演练,确保工作人员熟悉前室用途与疏散路线。

六、经济性与可行性考虑

  1. 成本与收益评估
    设置消防前室会增加建筑造价、占用空间并影响布局。在工程初期应通过火灾风险评估(QRA)和技术经济分析判断投资收益比:在高风险场景,前室投资可显著降低潜在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险,从长期看经济可接受;在低风险场景,可选择成本较低的等效防护措施。

  2. 改造与既有建筑处理
    对于既有多层丙类企业建筑,改造设置前室可能存在结构与空间限制。此类情况下建议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强货梯井与房间的防火分隔、安装自动灭火与探测系统、改善疏散通道并制定严格的物料堆放管理制度,同时向消防部门申请具体验收意见,采用风险合理化方案。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751140119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4006-598-119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