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询价微信咨询
在线定制
欢迎进入北京利达华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利达消防销售、施工安装、维修、调试

专业一站式消防解决方案提供商

4006-598-11918751140119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全国咨询热线18751140119

北京利达华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常熟市黄河路275号

联系电话:4006-598-119

公司邮箱:1334605518@qq.com

行业百科

安徽增加室外楼梯是否需要设置防烟前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14 17:01:13点击:6

信息摘要:

一、概念与作用厘清

室外楼梯与防烟前室的定义

  • 室外楼梯:通常指楼梯间至少一侧或多侧直接向室外开敞,或位于建筑外部,且与室内空间不直接贯通的疏散楼梯。室外楼梯受气候、结构与防火分区等因素影响,其防火与防烟策略与室内楼梯存在差异。

  • 防烟前室:位于楼梯间与使用空间之间的受控空间,旨在通过防烟分区、排烟机制或密闭措施,防止火灾烟气进入楼梯间,从而保证疏散通道的安全与清洁。防烟前室在规范中常作为防止烟气倒灌楼梯间的重要措施。

防烟前室的主要作用

  • 阻隔烟气进入纵向疏散通道,保护人员安全疏散;

  • 通过机械或自然排烟装置,维持前室内低烟、低温环境;

  • 为安全疏散提供缓冲区,便于人员判断与避险。

二、法规规范的基本要求(以中国现行规范为依据)

  1. 相关规范条文(概要)
    在中国,关于防烟、疏散与楼梯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各地消防设计细则和技术规范中。这些规范对楼梯间的设置、防烟前室的必要性、排烟方式(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前室面积、气密性与防火分隔等均有明确或间接规定。需要注意的是,规范会根据建筑高度、使用性质、人员密度及避难层等要素,提供差异化的要求。

  2. 室外楼梯的规范定位

  • 对于真正“室外”的楼梯(包括外廊式、外置楼梯),若其直接开敞至室外并与室内形成明显防火分隔,则可能被视为不需额外设置防烟前室的疏散通道之一。但关键在于“是否与室内连通、是否受气流影响以及楼梯口与使用空间之间的防火分隔是否充分”。

  • 对于部分“半室外”或与室内有门廊、雨棚等连接的楼梯,其是否属于室外楼梯取决于具体结构和密闭性,此类情形往往需要结合规范条款与设计审查意见综合判断。

三、烟气流动与防烟原理分析

  1. 烟气扩散的基本特征
    火灾时烟气伴随热量上升并向上流动,同时在水平层面扩散。楼梯间作为垂直通道,若与受热烟气空间连通,极易形成烟气倒灌或沿楼梯向上传播,危及上层人员疏散。因此,纵向楼梯的安全依赖于良好的防烟措施。

  2. 室外楼梯的烟气风险评估

  • 优势:室外楼梯因为直接向外环境开放,烟气能够扩散到室外较快,不会在封闭楼梯间内累积,从这个角度看,室外楼梯的本体较少需要防烟前室。

  • 风险:若室外楼梯与室内空间连接处存在门、走廊或风道,烟气在特定风向或温度条件下有可能倒灌进入楼梯,尤其在有遮挡(如阳台、雨棚)或形成夹层的情况下,外部风压、堆积效应和温差可能导致烟气回流。此外,雨棚或封闭外廊可能削弱“开敞性”,使楼梯在实质上成为半密闭空间,从而增加烟气危害。

四、不同类型建筑的适用性与判断依据

住宅建筑

  • 多层住宅:若采用外置敞开式楼梯且与室内各层之间有符合规范的防火门和防火分隔,通常不要求设置防烟前室。但在改造或加建时,应注意原有外廊的封闭、装修变化或加装遮挡物,可能改变其“室外”属性。

  • 高层住宅:高层建筑对防烟要求更严。即便采取室外楼梯,高度和人员疏散路径的复杂性可能要求在某些部位设置避难层、防烟前室或机械排烟设备,以确保纵向疏散安全。

公共建筑(商业、办公、学校、医院等)

  • 人员密集与疏散复杂度高的公共建筑,对防烟前室的需求更为常见。若外楼梯作为主要疏散通道之一,需结合疏散时间、楼梯出口宽度、楼层通达性、楼梯与室内的物理分隔以及人流控制来判断是否需要设置前室。

  • 医疗、老年设施等特殊场所对防烟保障更高,通常建议在进入楼梯前设置独立的防烟前室或机械排烟与正压送风系统,即使为室外楼梯,也应避免烟气侵入疏散通道。

工业与仓储建筑

  • 高危火灾源、易燃易爆品或大体积火源的场所,外楼梯若作为疏散通道,其安全性评估应更为严格。根据火灾荷载和烟气生成特性,可能需要前室与强制排烟体系配合。

五、工程技术实施要点

判断“室外楼梯”的实际通风、封闭情况

  • 核查楼梯侧面与上方是否完全开敞,是否存在封闭屋檐、透明遮阳板、玻璃围挡等,使其实质成为半封闭空间;

  • 检查楼梯口与楼内的门窗形式、门的自动关闭与自复位功能、防火门的密闭性能与气密性。

防烟前室的具体设计要素(若需要设置)

  • 空间布局:前室应设置在疏散门与楼梯间之间,保证前室门为闭合状态并为防火门,前室内应留有足够的净宽以便人员停留与疏散;

  • 排烟与送风:依据规范选择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并确定排烟风量、排风口与送风口位置。机械排烟通常要求备用电源、控制联动与防火分区联动;

  • 气密与防火分隔:前室与楼梯间、前室与起火房间之间的门窗、墙体必须满足规范的防火与气密性能,防止烟气通过缝隙渗入;

  • 控制逻辑与联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联动前室的排烟/送风装置、闭门器及消防电源,确保在火警时前室自动投入防烟状态。

与室外楼梯结合的特殊措施

  • 若外楼梯被屋檐、雨棚或外墙围挡分隔,可考虑在楼梯口处设置自动关闭的防火门并在门外设置小型前室或风雨廊,结合机械排烟与正压送风,维持楼梯内无烟状态;

  • 对于具有强风环境的地区,气压差可能导致排烟失效,设计时应考虑风压补偿与出入口防护。

六、实际案例分析(典型情形)

  1. 案例一:多层住宅新增外置楼梯且楼梯完全敞开
    情形与判断:若楼梯侧面及上方无任何封闭结构,楼梯直接与室外空气连通,且楼梯与室内之间设置符合规范的防火门/防火分区,则一般不需额外设置防烟前室。但应确保防火门的完整性和自动关闭功能。

  2. 案例二:办公楼新增室外楼梯,但在外廊处加装了玻璃围挡与遮阳棚
    情形与判断:该楼梯因围挡和棚顶而实质半封闭,烟气不易迅速扩散,存在倒灌危险。建议在楼梯与室内之间设置防烟前室或对外廊采取机械排烟与定期开窗通风措施,同时在设计审查中将其视为室内纵向通道处理。

  3. 案例三:医院为提高疏散效率新增外楼梯,楼梯口直通病区走廊
    情形与判断:考虑到人员特殊性与通行需求,建议设置独立的防烟前室,并配备机械排烟与正压送风联动系统,确保在火灾时疏散路径始终无烟、安全。

七、审查与实务操作建议

设计阶段建议

  • 对新增室外楼梯进行烟气风险评估,出具书面论证,说明楼梯是否满足“室外楼梯”定义及其防烟安全性;

  • 如存在半室外或围挡情形,优先采用防烟前室或机械排烟方案,并明确联动控制逻辑与备用电源配置;

  • 在图纸与施工说明中明确防火门、闭门器、气密性施工节点与验收标准。

施工与验收

  • 严格按设计要求安装防火门及前室相关设施,并进行气密性测试与排烟风量测试;

  • 验收时应模拟火警联动、排烟与送风系统的联动启停,检查备用电源切换与设备可靠性。

管理与维护

  • 建议对防烟前室及相关机械排烟设备进行定期巡检与维护,确保闭门器、控制系统与排烟风机处于良好状态;

  • 建立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演练制度,熟悉前室使用流程与楼梯疏散路径。

是否在增加室外楼梯时设置防烟前室不应一概而论,而需基于具体工程的建筑形式、楼梯开敞程度、与室内空间的连接方式、建筑使用性质、人员密度以及当地规范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真实“开敞”的室外楼梯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不设置防烟前室,但若存在半封闭、围挡、与室内连通复杂或建筑功能特殊的情形,则应设置防烟前室或采取等效的机械排烟与送风措施以保障安全。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751140119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4006-598-119

二维码
线